意見領袖 | 溫彬、應習文
2月CPI同比上漲1.0%,環比下降0.5%,低于市場預期
春節錯位、豬肉弱周期,共同推動食品價格超預期回落。豬肉價格環比下降11.4%,2月上旬豬肉價格延續前期集中出欄導致的下行趨勢,盡管中旬在國家啟動冷凍豬肉收儲后出現反彈,但平均價格依舊低于1月春節時期的水平;牛肉、羊肉價格分別環比下跌1.2%和0.4%,春節結束與暖冬因素影響了居民肉類需求。鮮菜與鮮果價格在春節過后自高點回落,加上天氣晴好供應充沛,2月分別環比下跌4.4%和1.2%。其他食品中,雞蛋、水產品、食用油環比回落,僅奶類和糧食價格環比微升。整體看,食品價格回落是歷年春節過后的普遍現象,但今年降幅超預期,一方面是豬肉價格恰好處在周期低位,另一方面則是暖冬因素保障了供應。值得注意的是,2月屬于生活非必需品的煙、酒類價格分別環比上漲0.1%和0.3%,表明在當前經濟復蘇的背景下,整體需求并不弱。
能源價格小幅回升。國際原油價格保持橫向振蕩,國內2月初成品油價格上調推升了CPI中的能源漲幅,交通工具燃料環比上漲1.0%,水電燃料環比持平。
核心CPI受節日因素消退影響,環比同比雙回落。2月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環比下降0.2%,同比增速回落0.4個百分點至0.6%。上月我們分析我國核心CPI較難復制國外疫情放開后短期快速回升的結論即得到初步驗證。一方面,春節錯位導致服務類商品環比明顯下降,另一方面我國工業生產的供給能力較強,前期剩余產能儲備較多,當需求回升時,基本不會造成商品供不應求的局面。
耐用消費品表現弱于預期?!澳拖蠹敝?,家用器具環比持平,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分別環比下跌0.1%和0.6%。從需求面看,春節過后居民對于耐消品的需求有所回落,但另一方面,我國手機、汽車等商品的產能充沛,國內市場內卷程度加大,市場充分競爭導致價格戰頻發,如近期燃油類汽車爆發價格戰,也將是耐消品價格保持弱勢的重要原因。
服務類環比下降符合預期。服務大類整體環比下降0.4%,考慮春節因素,降幅并未超預期。其中,旅游和家庭服務受春節影響最大,節日因素消退后環比降幅也分別達到6.5%和1.7%,交通工具維修、郵遞服務分別環比回落1.4%和0.3%,教育和醫療服務受節日影響較小,分別環比上漲0.1%和0.3%。房租價格環比上漲0.3%,存在一定季節性回升因素,但也表明住房和商業預期的邊際好轉。
整體看,2月CPI環比超預期下降0.5%,疊加春節錯位導致去年2月的高基數,CPI的同比降幅更大,達到1.1個百分點。在剔除預期內的節日因素后,主要的超預期因素多源于供給端,包括晴好天氣帶來的食品供給較往年更為充沛,以及耐用消費品市場的充分競爭等因素。從煙、酒類價格和居住價格看,需求端或不必過于悲觀。
2月PPI同比下降1.4%,環比持平,基本符合預期
2月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漲跌互現,2023年以來全球經濟顯現韌性,衰退預期回落,但美歐加息預期也隨之回升,全球商品走勢分歧加大。2月國際原油價格橫向波動、天然氣價格底部企穩,有色金屬價格由1月的上漲轉為下跌,農產品高位回落。國內工業品價格受經濟回暖、內需回升推動,整體表現略強于國際。
中上游生產資料價格回歸上漲,原料類好于設備制造類。2月生產資料環比上漲0.1%,同比下降1.4%,環比已結束前期下跌趨勢。其中,采掘類環比下降0.3%,降幅有所收斂,石油與天然氣開采環比上漲1.7%,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環比下降2.2%,黑色、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則環比轉為上升;原材料價格環比上漲0.7%,燃料加工、金屬制品等環比上漲,化學原料類環比持平,但非金屬環比下降0.7%;加工類價格環比下降0.1%,中游各類設備制造業出廠價格仍以下跌為主,汽車制造、電子通信設備分別環比下降0.1%、1.1%。
下游生活資料出廠價格環比延續下降。2月生活資料環比下降0.3%,為連續第三個月環比下跌,同比上漲1.1%,較上月減速。食品、衣著分別環比下降0.1%和0.3%,一般日用品、耐用消費品分別環比下降0.3%和0.5%。生活資料出廠價格回落主要是前期上游成本下降,疊加短期節日需求消退所致,未來需求復蘇雖然有利于價格企穩,但傳導仍存在時滯。
展望:2月或為階段性低點,擴內需政策有望繼續發力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2月CPI或成為全年的相對低點。一是春節錯位等負面因素逐步消退;二是豬肉價格已基本見底,對整體CPI環比價格的壓制作用將逐步減弱;三是隨著經濟的復蘇,我國核心CPI同比有望向1%以上區間回歸,服務類、居住類價格將趨勢性回升。預計未來幾個月CPI同比大概率會保持在1~2%的區間,年內不太可能突破政府工作報告中3%的通脹控制目標。
PPI方面,雖然工業品的下游需求也有望回歸復蘇趨勢,但考慮到去年的基數偏高,PPI可能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走出同比負增長的局面。
整體看,當前我國通脹壓力相對溫和,同時也不太可能進入通縮區間。當前的物價對宏觀政策不會形成掣肘,擴內需、促銷費政策仍有望繼續發力。
(本文作者介紹: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