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曾經只是通訊工具的手機,如今卻發展成科技市場上中流砥柱般的存在。從以前的只能進行通話,到現在融通話、播放音樂、打游戲、拍照為一體,甚至已經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中??芍^是“一機在手,天下我知”。
各大廠商也在不斷發展,鉆研發布出了不少自家旗艦,影像為主、性能為主、亦或是外觀手感為主。但誠然,目前我們必須承認的一個問題就是由于目前手機行業已經逐漸成熟,各種硬件也在追求最高配的趨同道路上,因此手機市場過于飽和,各種旗艦機型在某些方面已經逐漸同質化。

居中挖孔屏
當智能手機開始“席卷”市場后,手機屏幕便開始了各式各樣的變化,這也是最為直觀的變化。從開始的按鍵機到現在的全面屏,各大廠商一直在熱衷于對手機屏幕高屏占比的改進,在經過劉海屏、水滴屏、側邊打孔的“洗禮”后,現在的旗艦機基本都是居中打孔。

打孔屏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減少前置攝像頭占屏比,更大程度地呈現出全面屏的效果。相比于劉海屏以及水滴屏,挖洞屏的設計原理是在手機屏幕上方挖一個洞。打孔屏手機的聽筒、CMOS都放置在屏幕邊緣,孔中只有著攝像頭。挖洞屏最好的設計也就是盡量把孔以及前置攝像頭隱藏在了狀態欄,不管是打游戲還是日常使用都不會影響用戶體驗。

在早期的LCD打孔屏上,因為技術的原因,在孔邊緣的屏幕顯示畫質會比較低,并且容易出現紫邊,不管是使用更好的CMOS還是說改為側邊開孔,這對于某些用戶的體驗來說也是致命的,也正是因為如此,打孔屏曾經被雷軍狂噴。
但在“照片時代”的到來下,自拍的用戶越來越多,因此如果打孔打在了屏幕的左上角或者右上角,那么自拍時候會非常不方便。我們在進行自拍的時候會不好把握住眼神以及姿態,對于大多用戶來說是致命的。

居中打孔屏則是優秀的解決掉這個痛點,用戶在使用居中打孔的旗艦機拍照時候整個畫面以及人物的眼神姿態也都會居中顯示,再輔以最新的CMOS,自拍能力大大升高,更好地便于我們去把控整體。
其實不管是為了前置拍照還是更美觀的顯示,挖孔屏終究也不過是“真全面屏”的一種過渡方式,當屏下攝像頭的技術完善后,挖孔屏也將成為“往屆的經典”。但不可否認的是,居中打孔屏給各大廠商帶來了探索真全面屏更多的思考,也讓更多的旗艦機成了自拍小能手。
后置圓環攝像頭
2022開始,手機行業便開始進入了影像元年,也是在這一年開始,眾多旗艦手機為了突出自己的影像能力,在攝像頭模組塞入更多的旗艦攝像頭,但是不管是橫排還是豎排都會影響美觀以及握持的手感,因此各大廠商開始將旗艦機的后攝設計成圓環攝像頭。

但是各位知道圓環攝像頭是哪個廠家最先開始設計的呢,那就是一加。一加在2021年初,便在自己的旗艦數字系列——一加7T設計了圓環攝像頭,此設計能在盡可能多地集成攝像頭的情況下,保證視覺效果的和諧,整機的辨識度也更高。當手機行業進入影像元年后圓環設計便不斷地被模仿。

最經典一款就是華為的Mate40系列。華為Mate40Pro+后置攝像頭模組一共有5個攝像頭,分別為超感知主攝、長焦、潛望式長焦、曲面攝像頭、3D深感攝像頭。五管齊下,再搭配著100倍的數字變焦,輕輕松松拍出電影級大片,景深級別的氛圍感照片也信手拈來。
5個攝像頭形成了對稱的設計,美觀、強勢的拍照能力都彰顯出圓環設計的意義。而圓環設計的初衷就是為了能夠將影像向上拉高一個水平線,一英寸大底的CMOS也逐漸被運用到各大影像旗艦機上,圓環設計的設計很有可能會成為2023年的旗艦機標配,但是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其模組太大,握持的手感非常不方便。如果此問題能解決,那么圓環設計的旗艦機將會是手機科技上非常完美的一次創新。

處理器
要問手機廠商每年最卷的是什么,除了性能還是性能。那決定性能的是什么呢,答案就是處理器。作為目前高端旗艦機市場的“臥龍鳳雛”——高通驍龍8Gen2以及天璣9200,兩者相互在高端市場競爭,使得芯片性能的快速提升,擠掉低性能的芯片,提升整個行業質量。


第二代驍龍8Gen采用4nm工藝制程,攜帶“1+4+3”架構,根據官方消息稱,二代整體性能提升了35%,能效提升了40%。而天璣9200芯片除了性能表現強悍外,在通信、影像、多媒體上也迎來了全新升級和更新。
處理器給用戶帶來的不只是性能上的突破,在性能、操作體驗上都有著加成buff,讓手機信號更好。目前不少旗艦機已經在此“臥龍鳳雛”的加持下可以同時連接兩個不同頻段的WiFi網絡,下載速度突破上限,哪怕在戶外手機信號也是可以被拉滿。

游戲方面更是兩款處理器的長處,旗艦機的性能基本都是備受稱贊的。不管是王者、吃雞還是原神,通過臥龍鳳雛的處理,大多數手機都可以做到長時間穩定高幀率、高畫質、低溫度。更重要的是有的手機已可以通過插幀,將性能再一起拉高,哪怕是2K分辨率渲染都無法構成威脅。

處理器一直都是作為旗艦機的代表,但是我們也必須面對的是,目前只要是對性能有要求的旗艦機,那么處理器方面就一定會是8Gen2或者是天璣9200,就處理器的性能來說,完全拉不開性能,這也是旗艦機越來越趨向同質化的重要原因,性能的差距越來越小,用戶的感知便開始越來越不明顯。
雖然搭載著兩款處理器的手機依然有很好的口碑和市場表現,但是今時今日的旗艦手機只有頂級性能卻還是不夠,各家旗艦機都能在安兔兔輕松突破從前的大關——120萬分,因此目前旗艦機要想有著更全面的體驗,那就必須在更多的方面充分滿足用戶需求,同時還要在具有自家特色的維度去突破優化,這也是旗艦手機能冠以“旗艦”之名的關鍵所在。

突破的關鍵——各家系統UI,生態互聯
“等待我們的將是一個科技躍遷、虛實融合、全域智能的萬物互融新時代,也是一個有更多可能性甚至不確定性的未來?!監PPOCEO陳明永曾說道。那么,各大旗艦機如果不想在同質化的道路上走下去,那么則不能只在意屏幕、外觀、性能的升級,必須要迎合目前的科技時代,從不同維度將自家的系統UI、以及自己的互聯做出一種特色,深印在人們用戶心里。

作為各大旗艦機最大的區別,那么就是生態互聯、UI系統了。蘋果的IOS系統、安卓陣營的ColorOS、MIUI、Origin、MagicOS、HarmonyOS、三星的OneUI等,在不斷地優化更新中都表現出其對于萬物互聯的追求,也看到了其對于用戶痛點所做的極致改變,設置方面更加精細,愈加映現出其對手機科技的高要求。

手機市場的逐漸飽和,讓旗艦機不得不趨向于同質化。當絕對的性能瓶頸不復存在后,旗艦手機只看性能的時代已悄然過去,可是消費者買手機追求多而全的時代卻沒有終結,并在不斷升高。因此一個好的系統、完善的互聯系統打造,對于消費者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也將會成為往后用戶購買旗艦機的重要抉擇。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